1.师德规范。能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了解国家教育方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政策法规,具备立德树人的精神追求。
1.1政治立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1.2依法执教。熟悉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政策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1.3理想追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立德树人理念,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2.教育情怀。具有明确的从教意愿,对教师职业和工作有正确的理解,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投身教育教学工作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2.1从教意愿。能够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和教师工作的价值、特殊性和创造性,认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2.2关爱学生。理解关爱学生的具体内涵,以学生为中心,工作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
2.3价值引领。明确教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乐于奉献的精神。
3.学科素养。掌握美术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美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和掌握美术学专业创作技法和形式特征。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3.1专业技能。了解美术学科的基本性质,掌握美术学的专业技法技能知识。
3.2专业素养。深刻理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美术学科发展前沿,并能够将其有效贯彻在教学实践中。
3.3知识整合。了解相近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把握美术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联系,能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教师语言技能、教师书写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及学科专业等实践技能。能依据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达到学校规定标准,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了解基本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2教学活动。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独立设计和实施中学美术教学过程。
4.3教学研究。了解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具有经历和体验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完成报告、分享结果的过程。
5.班级指导。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工作作为重心来做,了解中学生身心特点及德育原理与方法,重点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具备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应有能力。
5.1学生指导。熟悉德育原理和方法,能够在班级工作中落实德育为先理念,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指导。
5.2班级管理。把握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抓住核心关键,学会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形成集体观念,对学生成长提出有效建议。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开展育人活动,具备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的能力。
6.1育人理念。通过观察、谈话、倾听、作品分析等方法,理解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6.2学科育人。能有意识通过学科教学及其活动开展育人工作。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知世界,明自我,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合理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1发展知识。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熟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
7.2创新意识。掌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学科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教学与学科研究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
7.3反思能力。能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初步具备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沟通分享。能学会理解和分享自己及他人的成长经验。
8.2团队合作。能投身团队合作学习和研究,作为团队成员具有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