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毕业要求
美术学(师范)专业毕业要求全文
1. [师德规范] 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悟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进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师德规范,熟悉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1.1 政治立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等方面深刻领会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社会 主义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依法执教。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依法执教意识,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德规范,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3 职业情操。熟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以学生成长为根本,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践行美育精神,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的、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2. [教育情怀] 热爱教师职业,具有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意愿,理解美术教育工作的意义,理解和认同美育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美术学科在审美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具有中学美术教师必备的艺术素养、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情系学生、胸怀育人的教师核心素养。立志做学生道德修养、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 职业认同。对所学专业和教师职业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认同美术学科的社会价值及社会意义。认可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对自己从事教师职业有自豪感和荣誉感。
2.2 教师品格。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教育家精神,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尊重学生人格,富有仁爱之心。
2.3 价值引领。明确教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乐于奉献的精神。理解关爱学生的具体内涵,以学生为中心,工作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
3. [学科素养] 具备全面的美术专业素养,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理解美术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探究方式。了解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知识。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并能够充分运用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直觉思维去从事具体的美术创作。具备整合美术专业知识与人文、科学相关知识的跨学科统整能力,了解美术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以及学习科学相关知识。
3.1 专业能力。了解美术学科的基本性质,扎实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把握美术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熟练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2 专业素养。掌握中学美术教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理解美术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辨识、分析、比较和概括基本的审美现象和社会现象,具备优良的思维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
3.3 知识整合。了解相近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把握美术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联系,能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 [教学能力] 具备较强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与美术教学研究能力。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美术学科认知特点创设学习环境,运用适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展具有创新特征的美术教学活动。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和教学实验研究,不断改进后续教学。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具有开展多元综合学习评价的能力。
4.1 教学理念。具备美术教学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美术学科认知特点创设适切的学习环境,运用适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有创新特征的美术教学活动。
4.2 教学实践。具有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查阅、获取美术学科相关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技能,能够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有效学习沟通和协作,根据特定的学情与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独立进行教学设计,能上好每一堂课。
4.3 教学研究。具备美术教学研究能力,在形成课堂教学初步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实证化研究,形成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5. [班级指导] 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关注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教育原理和方法。能进行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掌握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规律和基本方法,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家校沟通合作等工作。能够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积极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班级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5.1 德育为先。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掌握中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组织德育相关活动。
5.2 班级管理。坚持立德树人,了解德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掌握中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方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具备与家长沟通合作等班主任工作的素养和能力。
5.3 班级育人。针对中学班级实际及学生特点,结合美术学科特点,掌握中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方法及心理健康辅导技能,通过团学活动、社团活动、实习、见习等环节,能组织和策划班级黑板报、建设美术思政短课程,将思政教育实践与美术学科紧密结合,具备初步的班级指导和美术活动组织能力。
6. [综合育人] 以德育美、以美促德,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养成教育的规律,掌握综合育人的方法和途径,强化美术学科的美育价值。在教育实践中将美术学科与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促成综合育人效能。
6.1 育人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掌握综合育人路径和方法,理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形成学科育人、思政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理念。。
6.2 育人实践。理解美育精神的内涵和美术学科育人的价值,掌握在美术教学中育人的途径和方法,能在学校和教育实践中积极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积累综合育人的实践体验。
7.[学会反思] 增强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中学美术改革发展动态和教师专业发展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积极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备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主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能够不断反思、改进,形成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7.1 自主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多样方法,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兴趣和意识,具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能力
7.2 自我发展。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教改动态,了解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发展路径,能够正确分析自我,明确学习目标,理清发展重点,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对专业发展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在实践中确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7.3 反思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习惯和意识,掌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和美术教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8. [沟通合作] 了解美术教学团队共同学习与协作的优势,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方法和技能,积极参与小组沟通和合作学习。能够就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家长、同行进行及时的沟通。
8.1 协作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群体动力作用,理解美术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以及对于整个团队的意义,愿意主动参与团队活动,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8.2 协作能力。掌握团队协作技能和沟通合作方式,通过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参与中学美术教学实践、教育研究中的交流合作,能够运用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