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系书法学专业建设五年规划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学院《忻州师范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4-2018)》要求,进一步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全面启动新一轮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我系的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强化专业特色、大力提升内涵方向,开展专业建设。
我院书法学专业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和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通过五年建设,不断夯实办学基础,稳定办学规模;着眼为地方教育、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优秀本科毕业生;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等方面深化改革;弛而不息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稳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二、专业定位
本专业定位于培养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优秀成果,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造就既能从事中小学书法教学和研究工作、又能服务于文化部门的应用型人才。
三、 专业建设措施与实施
建设措施:
1)书法专业的发展力求与五台山历史文化的研究相结合,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服务于忻州文化建设和中小学教育的需要,辐射周边,促进山西书法文化发展。
2)注重专业拓展与融合。我校书法专业的特色在于重视传统文化滋养的同时,注重与现代艺术观念的结合,培养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艺术理念等综合素质的书法人才。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与美术学和汉语言文学两大专业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我院的这两大专业有多年的本科办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基础,学校设立的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也为书法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3)教学改革有效展开。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专业特色,尝试推行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增强教学效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将这一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广、提炼,成为本专业的教学特色。
实施方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加强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研究,密切配合当地文化教育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贯彻“新、精、专”原则,进行课程内容改革
围绕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地方文化建设以及中小学教育的需要,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平台;丰富教学内容,使之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做到纵向收缩、横向拓宽、减少重复、突出主干、注重应用、加强实践。
3).以参加展览、组织展览为抓手,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大力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转变;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书法展览,组织校级、院级展览,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及实践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实践环节,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开展个人展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实习、实践和毕业创作等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以学生为本拓宽知识面
为适应当地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认真落实加大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降低必修课比重,加大选修课比重,实行兼收并蓄的培养原则,对文学类、哲学类、美术类、设计类等课程都进行涉猎,切实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拓宽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发展相统一。
四.人才培养方案
在明确的培养目标下,发挥书法学专业的交叉学科优势,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地方性特色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打造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的实用人才。
1)明确专业定位,培养三类人才: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者;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书法艺术品创作者;具有一定创作能力和展览策划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方向课的开设,强化专业基础;通过选修课的开设,加强学生对相关艺术门类知识的涉猎和借鉴;通过有针对性的外出考察,开阔师生视野,提高办学水平。
2)强化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适当地减少了理论课的门数和课时数,将一些理论课性质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实践课的开设,既兼顾学生对书法专业课程的全面学习,又有所侧重,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
3)在修订中,强化书法学专业的地方性特色与动手实践能力,增添了《金石传拓技法》为必修课,课时数为32课时,加强学生对于传拓技术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对“五台山铭石书法”这一学术课题进行研究。